2018年2月12日,兩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被送入預定軌道,這已是北斗全球系統的第5顆和第6顆衛星。讓每一個中國人距離“萬物互聯,隨時溝通”的夢想又進了一步。
那么,北斗和物聯網有什么關系?北斗全球系統會給我們帶來什么變化?
為什么要把物體聯到網絡
物聯網是什么?為什么要把物體都連接到網絡上呢?
物聯網,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,如把銷售人員、貨物、快遞員、貨車、消費者等連起來形成快遞物聯網。通過把相關的物體和設備都聯網,能夠隨時觀測狀態,監控運行情況并進行控制和調整……一旦發生故障就能及時發現,給予修理或者更換。比如家中的水表電表和住戶以及相關機構聯網,就可以通過網絡終端查看用水用電情況,及時繳費甚至自動續費等。這樣,就可以把現在許多需要人力完成的諸如抄表、巡視、看監控器等工作交給機器來干。
其實,物聯網是在幫助人類“偷懶”,把人類從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,去從事更有創造性的工作。
以前,我們很難直接觀測到機器、物品、設施的很多參數,也不可能去監控。比如,地下管道里的淤積情況、大型加工中心內部的零件溫度都很難直接觀測到。又如無人區的輸電線路、油氣管道的健康情況要靠人力巡視,但這些工作不僅周期長,而且伴隨危險。
然而,有了物聯網之后,這些就都可以被自動觀測并傳輸到控制中心,用計算機來自動判斷數據是不是正常。如果不正常,機器就向人類發出警報。
北斗和物聯網有什么關系
當我們要觀測和控制一個物體的時候,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,在哪里。讓我們以集裝箱為例,大家就能“秒懂”北斗和物聯網之間千絲萬縷的“情愫”了。
在每一個港口都擺放著成千上萬個外形一樣的集裝箱。但裝載的東西卻完全不同。吊車手看錯箱子并將之送上錯誤的航船的情況時有發生,這叫作“錯箱率”。
有了北斗系統之后,只要在集裝箱上安裝一個小小的無線終端,把集裝箱自身的編號和位置信息一起發送出去,人們就知道哪個箱子在什么地方。裝卸和運輸都可以準確而高效,大幅度降低了錯箱率。
這樣的技術還可以實現無人碼頭和遠程貨物跟蹤,只要在機器人起重機裝上北斗定位終端。根據集裝箱發來的位置,機器人起重機會按照程序自動執行裝卸任務。
機器人不會疲倦,不睡覺也不下班,港口可以24小時運行。而集裝箱出海之后,還可以繼續通過北斗星座確定自己的位置,然后通過衛星通信把訊息發送回去。
這樣,無論船舶航行到哪里,貨主都可以隨時知道裝載著自己貨物的集裝箱到哪了,是否安全。
北斗如何挑起全球互聯大任
還是以集裝箱為例,出海后的集裝箱要發回位置信息,就需要通過衛星通信的方式來實現,就是要具有衛星通信能力。
一般有兩種辦法能夠讓集裝箱獲得衛星通信能力:
讓集裝箱連接到船上的局域網,通過船上的衛星通信天線發送出去;
集裝箱直接連接到低軌道通信衛星。
但是,船舶上未必有局域網,而海事衛星的數據通訊費很貴。如果讓集裝箱直接連接低軌道衛星,使用價格就更貴了。
有了北斗,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北斗不但具有全球定位能力,也具有低價格的短報文通信能力。
也就是說,北斗能夠建立起初步的物聯網。由于北斗三號的服務區域將擴展至全球,同時,還實現了關鍵技術方面的突破,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。
毫不夸張地說,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全球組網后,從此世界就是“平”的了。有了北斗全球系統,無論是在深山里、大洋中、高山上,我們都能夠低延時地與世界聯通。
這意味著什么呢?有了北斗全球系統,一艘巨大的飛艇就可以為南極考察站運送補給貨物了,因為北斗導航系統能為飛艇精準地控制航路,讓其準確抵達考察站上空。
有了北斗全球系統,無人化的海運觸手可及。遠洋輪船上的水手需要數月面對茫茫大海,生活相當枯燥。如果在北斗的基礎上,研制一種完全自動化的海運工具,就可以讓海員們免去與世隔絕之苦。或許,他們只需要在航船進入港口前后,在北斗衛星的指引下登船,實施一些需要人工干預的復雜操作,然后自己依然可以回到岸上繼續正常的生活。
有了北斗全球系統,短途的無人機和無人車快遞將無處不達。靠北斗系統提供導航定位功能,盡管在城市或許體現不出優勢,但如果要把快遞送到山村、海島、遠離市區的工地上,無人系統+北斗就可以取代快遞小哥,還能讓那些地方的人們也享受到電子商務時代的便捷與舒心。
未來,如果人類能夠解決跨國服務貿易、海關、邊檢等方面的自動化問題,或許就可以把快遞送到全球。到那時,北斗全球快遞將成為人類生活的標配。
來源:《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》